開派祖師導師
義敏法師(1875-1947)

義敏法師法名寬敬,字號義敏,比丘,俗名周春木,生於清光緒元年(1875) 1 月1 日,嘉義縣人。

● 7 歲出家依斗六真一堂張正師回向佛道,16 歲禮臺南開元寺第38 代住持妙諦禪師受出家戒。

● 22 歲前往福建鼓山湧泉寺禮如蓮法師受菩薩戒,三年後返台,居開元寺。

● 明治41 年(1908),和徒弟永定法師駐錫超峰寺,參與永定法師重建超峰寺與龍湖庵創建工程,合力開創日治時期台灣佛教四大法派之ㄧ的大崗山派。

● 義敏法師一生專心佛事,弘法度眾,心念堅定,守戒嚴謹,恆以慈悲愛語接引後學,慈威並濟。

● 晚年雖年逾古稀,寢具被帳、泡茶接客等生活一切所需,親自料理,不敢勞煩他人,待人親切和藹,堪稱台灣佛教僧侶典範。

● 民國36年6月5日(農曆4月17日)坐化於新超峰寺,世壽73。


第一任住持
永定法師(1877-1939)

永定法師法名宏淨,字號永定,比丘,俗名林蕃薯,生於清光緒3年(1877),臺南廳西港堡塭仔內庄蚶寮人。

● 日治明治29年(1896)在家鄉皈依齋教龍華派,明治31年(1898)禮開元寺義敏法師披剃出家,其後住開元寺,任監院兼住持職務。

● 明治36年(1903) 永定法師不忍見超峰寺古剎凋零,在玄精法師接任開元寺住持,自己恢復監院身分後,答應兼任超峰寺住持,為超峰寺重興第一任住持。

● 明治41年(1908)永定法師將戶籍由開元寺遷到超峰寺,開始以超峰寺為發展中心,企圖建設超峰寺為禪宗叢林,和導師義敏法師合力開創日治時期台灣佛教四大法派之ㄧ的「大崗山派」。

● 永定法師性情溫良忠厚,沉默寡言,辦事精明能幹,禪定很好,常說:「說不盡、做不完、沒幾樣、一切都是空」,就在講台上打坐入定,是個多做少說,淡泊名利的法師。

● 永定法師積極參與台灣本土佛教界,曾當選南瀛佛教會台南州創立委員、大高雄佛教會所屬寺院團體簡介南瀛佛教會幹事、理事,為南瀛佛教講習會員(講師),被指派為全島佛教講演會高雄州委員,與開元、法華、竹溪三寺創設振南佛學院。

● 昭和14年(1939)6月8日(農曆4月21日)圓寂,世壽63。


第二任住持
開照法師(1888-1972)

開照法師,比丘,俗名林丁福,生於清光緒14年(1888),屏東長治竹葉人

● 日治明治37年(1903),法師16歲,禮超峰寺住持永定法師披剃出家。曾往大陸鼓山學習,於天童寺受具足戒後,在該寺住兩年。經遊學南海普陀山六個月、泉州勝天寺二個月、廈門南普陀寺佛學院深造三年,然後回超峰寺。

● 民國34年(一說為37年)率領僧眾回山上重建超峰寺,以中興祖庭為己任,擔任重興第三任住持,首修前殿和兩邊廂房。

● 民國42年5月至44年5月擔任中國佛教會台灣省分會高雄縣支會理事長,民國45年秋再增建後殿和禪房,工程於民國47年竣工。

● 民國48年開照法師退居至飛來岩閉關三年,禮請開參法師回山兼任重興第四任住持。

● 開照法師為人忠厚老實,於常住事務任勞任怨,自出家後一生精進修道。於民國61年圓寂,僧臘70,世壽85。


第三任住持
開參法師(1893-1975)

開參法師法名惟學,字號開參,比丘,俗名吳諱石,生於清光緒19年(1893)10月10日,高雄縣阿蓮鄉崙子頂人。

● 日治明治23年(1900),法師8歲,由開照法師引進,禮超峰寺住持永定法師為剃度恩師,跟隨在永定法師身邊學習,每日苦勞工作,朝暮禮佛以誦經為家務,從未曾間斷。

● 法師22歲時,至福建省福國寺,求受具足戒,成為一名正式的比丘,返台後,又住三合洞閱藏說法數年。

● 開參法師為開闢新道場,四處奔走化緣,開山闢地,徒手興建了觀音殿、三寶殿、南北塔、寮房、客廳等建物及寺後公園。在物資缺乏的環境下,開參法師親自率領寺眾,以其雙手一磚一瓦的砌建起來。

● 民國41年冬天,法師推動了戰後全台第一次的傳戒戒會。

● 法師生具夙根,篤實敦厚,為人爽朗,羅漢眉,慈悲善眼,能經能文,吟詩作偈,辯才猶如舍利子。

● 苦勞一生,似同百丈祖師之願力。身體健康,精神清朗,有疾病者,不需就醫服藥,自然而癒。至老年,仍每日以鋤頭為良伴,隱跡岩洞,避囂塵以養性,吃菜根以裹腹,逍遙自在。一生行誼利益無數眾生,實乃當代得道高僧,眾人景仰。

● 民國64年3月15日,法師83歲,意欲二度下山,行腳弘法,隨眾30人,夜宿樹下,糧食行旅各自攜帶,不麻煩十方善信,亦不打擾各地寺院。


第四任住持
法智法師(1933-2003)

法智法師法名法智,字號圓如,比丘,俗名賴飛真,生於日治昭和8年(1933),台南縣白河鎮新厝人。

● 法師幼具善根,6歲喪母,9歲時隨父親至白河大仙寺,禮心助法師披剃出家為沙彌,17歲時至超峰寺。

● 民國45年依止高雄市隆峰寺心正法師,同年於屏東東山寺受具足戒,得戒和尚為道源大法師。

● 民國46年元月就讀十普寺中國佛教三藏學院,之後於臨濟寺佛教研究所進修,親近白聖法師研讀佛學六年,奠定法師爾後領眾弘法教化的根基。

● 畢業後回超峰寺常住,歷任知客、維那職事,任職期間克盡職守,閒暇之餘修學佛法,以深入淺出方式與住眾研習開示,深獲寺眾愛戴,民國61年40歲時,被一致推舉為超峰寺監院。

● 民國66年元月復經信徒大會推選為超峰寺第四代住持,同年3月舉行陞座大典。

● 民國67年7月16日起連續三年舉辦大專青年佛學講座。

● 民國68年擬定超峰寺組織章程,建立超峰寺管理人制度,明定住持亦是法定管理人。

● 民國69年創建觀音中醫診所,經常舉辦義診救濟貧困,深得鄉民推崇。

● 民國71年當選高雄縣佛教會第14屆理事長,熱心教務,積極參與佛教界各項弘法活動

● 民國72年興建現代化三層大樓,提供寺眾及鄉民一處活動聯誼場所。

● 超峰寺經過法智法師20餘年大刀闊斧莊嚴道場,奠定中興根基。

● 民國76年5月1日創立觀音慈善會,推動救助貧困、疾病醫療等五大會務。

● 民國77年暑假開始,舉辦兒童佛學夏令營活動,將佛陀慈悲濟世精神深植於兒童心中,廣獲各界稱頌。

● 民國90年成立超峰歷史文物室。

● 法師一生行事以老實修行為根基,凡事以身作則,兩堂課誦、過堂用齋、出坡作務都親自參與。晚年日常生活均親自料理,不敢勞煩他人。待人親切和藹,不分貴賤一視同仁,廣受大眾愛戴,堪為佛教界之楷模。

● 民國92年7月28日(農曆6月29日)深夜安詳圓寂於超峰寺般若講座,僧臘63,戒臘48,世壽71。


第五任住持
天池法師 - 現任住持

法名印慧,字號天池,比丘,俗名鄭天原,生於民國59年,台南市人。

● 襁褓時就與超峰寺結下佛緣,當時他的外婆在超峰寺出家,小時候經常跟隨家人上山探親,超峰寺成了童年深刻的記憶。

● 高中時代,父親禮請台南開元寺久定法師至家中講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,由是對經典中的微言大義產生濃厚興趣,求學階段,他便每週自發抽空研讀、聽講佛經,同時不會因為研究佛理而延誤功課,反而因為接觸佛法的關係,心情更平穩,專注力更集中,讓他在準備功課上得心應手,並且因為對人生的體悟漸增,對經典中的道理瞭解更多。

● 民國84年取得台灣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學位,民國85年服完兵役後,民國87年8月10日於超峰寺禮住持法智法師披剃出家,同年於阿蓮光德寺受具足戒,得戒和尚為淨心長老。

● 由於深覺佛法的奧妙,加上法智法師為了積極栽培超峰寺內人才,曾全額補助學費送一批子弟赴國內外大學進修,天池法師因此機緣進入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進修碩士學位。

● 民國92年7月28日,法智法師圓寂,生前立下遺囑,指派當時年僅34歲的天池法師接任第六任住持,天池法師在諸山長老和親朋好友扶持下,歷經近四年磨練後,通過各方嚴峻的考驗,,超峰寺於96年6月9日為其舉行方丈陞座大典。同年法師在指導教授王惠雯、蔡耀明老師指導下,完成「『無住懺悔』之研究─以《大方等大集經.虛空藏菩薩品》為主」碩士畢業論文。

● 天池法師接任住持後,有感於超峰寺出家僧眾有80多人,平均年齡60多歲,叢林道場面積廣達10多公頃,平日的管理維護人力相當吃緊,除了致力維護寺院團隊精神的優良傳統外,並運用現代電腦科技改革寺務和弘法,使新舊之間得以取得平衡,相互增長。

● 同時觀察到寺院的型態正隨著社會環境改變,出家僧眾逐漸凋零,少子化的結果,造成出家眾人數日益稀少,年輕修行者比較吃不了苦,法師致力帶領大崗山法派進行「培育僧才」和「道場年輕化」的改造。

● 民國98年6月擔任高雄縣佛教會第21屆理事,民國102年5月續任大高雄佛教會第22屆理事,積極推動佛教會務,經常擔任大型法會活動主法和尚。